密云何以成“蜜”云?
来源: | 作者:admin

密云何以成“蜜”云?

  ——北京密云区蜂产品获“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背后的调查

  本报记者李庆国芦晓春

  近日,号称“北京市养蜂第一大区”的密云区传来一个让养蜂行业振奋的消息:该区的“花彤”牌蜂蜜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成为京津冀地区食品行业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这意味着密云区的蜂产品打入欧盟市场有了通关证,也证明了该区在打造绿色安全生态蜂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

  据了解,“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是指在形成全过程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密云蜂产品之所以能通过这一标准认证,得益于近年来密云区立足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大力鼓励发展惠民利民富民绿色产业,把蜂产业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密云已成为北京蜂产业重要的展示窗口。目前,全区拥有蜂群10.5万群,蜂农1714户,养蜂专业合作社24家,蜂产品年销售收入1.1亿元,形成了多个养蜂镇、养蜂村、养蜂谷和养蜂沟等。因此,密云也有了新称号:“蜜”云。

  养蜂的生态环境还需靠政策的持续发力

  蜜蜂被称为高效的环境“监测家”,对生存的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密云区山水兼备,自然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面积占总面积4/5,林木覆盖率达72.5%,漫山遍野的胡枝子、山杏等蜜粉源植物足以维持蜂群的快速繁殖。目前,密云定地养殖蜂群10.5万群,年接待外地转地蜂群约3万群。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重要水源地,为了保护这盆净水,我们关闭了水库上游及周边地区的养殖场,鼓励并全力支持广大农户发展养蜂。”密云区副区长范永红认为,“密云目前拥有‘净水、净土、净气’,为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生态环境条件。”

  目前,养蜂是密云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的传统经济活动,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地兼职养蜂农户年纯收入至少3万元以上,专职养蜂户年纯收入8万-10万元。在密云水库以北的冯家峪、高岭、北庄和太师屯等镇,每个村几乎都有农户养蜂,多则几十户,少则有几户。

  密云养蜂业的发展离不开区政府连续多年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该区针对蜂产业的扶持项目就达18项,建设内容包括扩群工程、基地建设工程、加工工程、销售工程等,共涉及扶持资金6203万元,有效推动了蜜蜂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发展。

  “我们对蜂产业做到了政府服务普惠化,实现了政策支持全覆盖、技术服务全覆盖、解决问题全覆盖,同时还在全国率先推出‘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为蜂农入保提供补贴,解决了蜂农的后顾之忧。”在范永红看来,政府实施的这些公共服务为壮大该区蜂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

  走组织化、重品质、打品牌的蜂产业发展战略

  要了解密云蜂产业,合作社是最好的观察对象,而被评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北京奥金达蜂产品合作社,则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密云蜂产业组织化、重品质和打品牌的战略。

  走进这个坐落在密云水库东岸的蜂产品合作社,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简洁庄重的办公大楼、干净整洁的加工车间、高新设备检测研发工作室。目前,合作社集蜜蜂养殖、蜜蜂授粉、蜂业旅游,蜂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于一体,共生产5大类、18种蜂产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