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打造草食畜牧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来源: | 作者:admin

从两轮驱动到三足鼎立

——甘肃定西打造草食畜牧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焦宏 吴晓燕 鲁明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历史上曾经是“陇中苦甲天下”的地方。近年来,该市围绕当地特点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草牧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草都”,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由中药材、马铃薯“两轮驱动”向中药材、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三足鼎立”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养殖为基础、规模养殖为重点、种养一体化的草牧业循环发展新格局,去年全市草牧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将草食畜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形成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为重点、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格局

  “定西市拥有可利用草原903万亩,是陇中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的原产地。”定西市副市长张懿笃说,自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定西市确定为全国最早实施区域规模扶贫的重点地区以来,当地北部的安定、通渭、陇西、临洮四县区就着手发展以“停止植被破坏”为目的的人工种草,尤其是 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种草面积迅速扩大,草产业迅速发展。

  “得益于四季分明、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土壤为弱碱性等自然条件,定西市早就成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区’和‘西北牧草最佳种植’区。”张懿笃说,定西于2012年提出“打造西部草都”的构想,除考虑到上述优势外,主要迫于解决近年来当地农民大批进城务工,大面积土地撂荒等突出问题。

  种植何种作物使用劳力少且收益高,答案是发展林草业。地处定西草牧业发展核心区的安定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种地收获寥寥,土地撂荒普遍。“经过专家论证,安定区适宜种植优质牧草。2012年提出将草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并组织专家制定出安定区草产业发展规划,以作指导。”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说,安定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历来有种草养畜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该区抢抓国家实施生态治理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把种草养畜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近年来,安定草牧业按照“以草业开发为基础、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调整结构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技术支撑为手段、加大融资为措施、确保安全为保障、提质增效为目的”的总体思路,坚持走草牧结合、以草定畜、以畜促草、循环发展的路子,使得草牧业逐渐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

  谈及撂荒地种草助农脱贫,定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苏存富以玉米为例:“每亩地收玉米籽900斤,每斤1元,收入900元;而收购青饲玉米,每亩产草4.5吨,每吨300元,可收入1350元,农民亩均增收450元。”

  苏存富补充说,除了国家级退耕还林、草原奖补政策外,定西市三级财政于2014年专门设立了7000万元草牧业发展基金,用于对引进大型企业贷款贴息、林草业科技研发、草牧业合作社配发补助等。

  经过3年的努力,定西市牧草业走出了“订单农业”“公司+合作社”“公司+种植大户”等发展路子,与国内大型牧业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初步实现“草畜一体化” 模式。2015年,定西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00万亩,种植燕麦、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20万亩,种植青饲玉米50万亩,年饲草总产量达到700万吨,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600万头(只),扶持建成了民祥牧草、天耀草业、现代草业等一批“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种养加一体化的草牧产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围绕黄土高原、雨养地区(沟壑区)发展草畜产业做足文章,形成拳头产品,力争在国际草畜产业上占有一席之地

  “草牧产业已成为定西产业发展的一颗明珠。”定西市委副书记郑红伟说,“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草牧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畜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草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全市草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甘肃省和定西市的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决定了草牧产业将是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处长李善堂说。

  为了抓住机遇推动草牧业加快发展,最近,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定西市政府主办了“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南志标,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等专家学者就当地如何做好草牧产业一体化建言献策。

  “定西市经过多年技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提出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的这一战略构想非常有创意,也是非常可行的。”南志标说,定西发展草牧业具有区位优势,要突出特色,用全球化的眼光,通过草产品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提高草产品质量。发展草牧业要做到草畜结合,对草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卢欣石说,定西草产业发展得好,既因地制宜,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的体现,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家的热心投资、多方面的科技支撑等因素,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有干劲的产业队伍,为产业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据了解,安定区的牧草加工龙头企业于2014年“冒头”,2015年壮大,2016年较为成熟,草产量由前些年的几万吨发展到了现在的100万吨。该区采取企业引领、大户带动的模式做足“草文章”,截至目前,共培育饲料种植大户2000多户,组建草产业合作社81个、牧草种植服务队19个,建立牧草收购点 123个。2015年,当地农户人均草业收入800元。记者从以草产品加工为主的甘肃民祥牧草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目前订单种植了18万亩的牧草,带动农户 3.6万户,直接增收1620万元。正在给该公司送燕麦草的安定区杏园乡郑家川村村民李兵告诉记者,他家流转了3000亩土地种植了燕麦、苜蓿和青贮玉米,费工相对较少,草也不愁销路,来钱快。

  “定西具有发展草畜产业的良好基础,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说,定西发展草畜产业具有极强的资源和后发优势,牧草品种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甘肃红豆草、陇中苜蓿等传统特色知名牧草品种,要围绕黄土高原、雨养地区(沟壑区)发展草畜产业做足文章。

  2012年到定西建立苜蓿草颗粒加工厂的甘肃现代草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张毓平说,雨养地区优质无污染的土地为有机牧草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5年7月,该公司3000亩有机苜蓿结束了3年的转换期正式进入有机牧草生产期,有机苜蓿向高端牧场销售。目前该公司已在定西、会宁建立了2万多亩的梯田苜蓿基地,以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苜蓿,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定西草产业发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牧业发展趟出了一条路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贺春贵说,定西草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甘肃草牧业发展将是一个大的促进。

  “十三五”期间,定西市将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行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重大机遇,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以草带畜、以草促畜”的总体思路,把草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的草产业基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