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辟蹊径撬动产业
来源: | 作者:admin

  编者按: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吉林,首站来到了延边自治州光东村的稻田中,明确提出“粮食也要打造品牌”。一年之后,记者在吉林省东、中、西部水稻产区采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已然成效初显,也为国内其他区域粮油产品品牌打造提供了样本经验。

  7月7日,黑龙江省五常市委书记一行17人,从以出产“稻花香”品种而知名的东北优质大米产地,来到“吉林大米”西部代表产区———松原市,问道吉林大米品牌建设。

  2013年底,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打造品牌为核心的“健康米”工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吉林提出“粮食也要打造品牌”。

  一年的时间,吉林大米进北京、入上海、下杭州、抵福建,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粮食销区遍地开花,既赢得了销区市场和其他品牌大米产区的认可,更为落实总书记“粮食也要打造品牌”的指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个一工程”统领“小而精”模式树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农业的嘱托,总结下来就是“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

  落实到粮食部门则是豆米牌怎么出、怎么打?为此,吉林省粮食局去年制定了到2020年的大米品牌建设五年规划,核心是打造吉林大米的“五个一工程”。

  打造一个公共品牌,“吉林大米”;打造一个产业联盟,省内大联盟带动区域小联盟;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吉林大米网;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标准质量保障;建设一个销售渠道,直营店加商超专柜销售模式。

  “代表吉林省东、中、部稻米不同特点的企业,共举‘吉林大米’一面大旗,共组一个联盟。全省成立大联盟,各地区成立区域品牌下的小联盟,共同抱团出击。目前吉林大米每年的外销量在40亿斤左右,对于全国市场来说这个量不算很大,完全有理由做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已经由原来的7家发起单位,扩展到省内27家主打中高端、绿色、有机大米的企业。东中西部的核心企业则又组建了各自区域小联盟,其中引来五常市委书记一行参观学习的查干湖大米产业联盟,由主打“西部弱碱米”概念的松原粮食集团组建,下有22家成员企业。

  “销售渠道建设是‘五一’工程的重中之重,过去吉林的大米发到南方市场,经销商会掺兑些其他的大米拿出去销售,消费者的负面反馈都会加到吉林大米身上。因而我们引导、扶持联盟企业构建直营销售渠道,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负责,也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的费用可以用在品牌建设上。同时还能保证我们的产品绝不掺假,宁可断档,也不掺杂陈米。”谈到吉林大米品牌渠道建设,韩福春表示。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调研召开的座谈会上,从日本留学归来创业的朝鲜族小伙子金君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一年之后,金君和叔叔金淳哲共同创办的淳哲有机大米合作社,叫响了自己的大米品牌———“吗西达”。

  据记者了解,淳哲有机大米合作社每年大米销量在1000~2000吨,平均售价在12元/斤以上,最高售价达到20元/斤。柳河柳俐粮食有限公司的“大米姐”品牌,其富硒米市场售价也达到20元/斤。

  “大米品牌建设实施之初,我们曾想在省内搞几个大的加工企业来推动品牌建设,而随着工作的推进,淳哲有机大米种植合作社、‘大米姐’这种小而精的发展模式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不做大而全,专注做小而精 反而更适合吉林大米的高端米定位。”韩福春告诉记者。

  高端米量价齐“飞”,农企双赢

  对于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成员宇丰米业来说,2016年是大兴土木的一年。新厂区、新办公楼、科研楼、智能温室、稻梦天地休闲旅游度假区,都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为什么2016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宇丰米业副总经理杨靖对记者说:“做企业讲究趁势而起。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以及长吉产业先导区的政策扶持对于宇丰米业来说都是期盼已久的东风,因此我们要借这个东风,趁这个势头,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考察、参观、合作、洽谈,说起这种客户自动上门来谈合作的日子,松原粮食集团副总经理苗凤祥嗓门异常地高。“查干湖大米是吉林西部地区弱碱米的代表,弱碱特质对人体也更有益。去年一年来,松粮集团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对外合作方面,可以说收获满满。”苗凤祥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粮食也要打造品牌”之后,给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带来巨大变化,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感慨良多。“最实在的变化是,吉林大米尤其是中高端大米一年来的销售呈现量价齐增的态势,我们企业有了盈利,进而自发向水稻加工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向上大规模搞土地流 转、种子研发,向下提升副产品的附加值。”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最可喜的是稻米产业从业人员思维模式、思想观念的变化。各级政府、粮食部门更重视大米品牌建设,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经营思维和意识整体提升。

  “只要思想观念变了,办法就有了。现在政府、企业想的不再是困难,而是寻找应对的办法。”谈及这种变化,韩福春强调。

  吉林大米品牌叫响了,收益最大的自然是企业和稻农。

  苗凤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吉林大米是品牌,对大米企业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福音,让我们出去推介也更有底气,打造品牌更有信心。松粮集团的营业收入从上一年度的1.3亿元跃升到3.94亿元,比之前翻了3倍多。我们现在还成立了松农高科,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进军种子研发,着力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未来1~2年,松粮集团要为自己审核3~6个独有品种,在香米领域形成自己的主打品种,进一步提升查干湖大米的品牌溢价能力。”加工企业效益增加了,农户的水稻也就能卖上高价。数据显示,2015/2016粮食年度,吉林省通过市场化渠道收购的100亿斤水稻,均价比国家收购价高0.1元/斤左右,部分品种要高出0.2元/斤还多。

  与此同时,今年玉米种植收益下 降,吉林水田流转价格不减反增,增幅在1000~2000元/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品牌撬动,米企支撑产业融合发展

  日推窗棂闻稻香,夜卧锦榻听蛙鸣。记者再次到此,坐落在千倾稻田之间的东福米业和大荒地村已“合二为一”,而东福米业也成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中开展品牌建设的“排头兵”。

  连片的水稻田抛却了以往不规则的条条块块,统一作业从耕种延伸到加工成米。昔日的村民搬上了楼,农民成了产业工人,置换出来的耕地又被用来开展水稻种植和温泉度假旅游业,一二三产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

  据了解,今年东福米业土地流转面积3500公顷,拓展到大荒地村周边三四个村子。周边村民的稻田流转费用达到1.3万元/公顷,同时加上国家2500元/公顷的直补费用,纯收益可以达到1.55万/公顷,同时还实现了离地农户的就近就业,每年的工资收入也超过3万元。目前大荒地村80%的年轻人都可以在本村从事种植、加工和旅游业。

  “高端大米加工业是我们的产业支撑,而品牌建设则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拉动力。品牌做得越好,市场就能拓展得更大,销路宽了,反过来又促进土地流转规模 的扩大,企业更上一个层次,三产融合、农民增收和离地不离业就不再是个问题。”东福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延峰对记者说。

  据介绍,吉林全省有900多个大米品牌,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目的在于整合资源,用区域品牌整合企业品牌,再用“吉林大米”这块大牌子,整合区域品牌。通过集中宣传推介吉林大米,形成品牌拉动力,用品牌收益撬动水稻产业发展。

  相同的故事也在宇丰米业写好了同样的开头。位于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万昌先导区的宇丰米业,也乘着政策的东风,从单纯的大米加工加工业向种植和旅游产业双向延展。

  “我们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到什么程度,从他们自己主动去搞种子研发可见一斑。品牌的保障是品质,好的品质源自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推动企业不断扩大自由基地种植,基地种植则又推动了现代农业机械化。

  应该说,习总书记提出的‘粮食也要打造品牌’、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大力主导的大米品牌建设,已经触发了吉林水稻全产业链整体升级的引擎。”韩福春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宇丰米业稻梦天地产业园看到,连廊和栈桥已经勾勒在稻田间,待到9月水稻将熟时节,美丽的稻田画将展现水稻产业“最艺术”的一面,也点点滴滴勾勒着吉林大米的未来发展蓝图。

(赵瑞华)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