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澄迈县桥头镇的沙土地瓜一亩收入不过2000元;5年后,桥头镇每亩沙土地瓜收入过万元。
5年前,澄迈县老城开发区美仑河畔还是一片撂荒地;5年后,这里成了海南生态软件园休闲办公区,入园企业达到960多家,成为全省经济效益亩产值最高的园区。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澄迈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瞄准市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澄迈县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成为全省第三大投资体和第三大经济体。
工业强势增长, 提高亩产效益
澄迈,一个只有59万人口的小县,为何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究其原因,工业项目的强力带动功不可没。
在首批入围“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的老城经济开发区,澄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中航特玻、光电倍增管等40多个高科技、大规模、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数据显示,2015年,老城开发区完成企业总产值1234.2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18.02亿元。目前,老城开发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在老城,向“互联网+产业”转型并迅速崛起的海南生态软件园,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倍受各界好评和各地企业家的青睐,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和我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典范,被李克强总理誉为“海南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实践”。
而让广东女孩小高感到惊讶的是,这里没有灰蒙蒙的建筑,没有浓烟尘霾,并不符合她想象中的“工业城市”的形象,而是随处可见花红草绿,天蓝云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而可见几个年轻创业者的身影,他们穿梭于办公楼和咖啡吧之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享受生活并不相排斥。
农业跨越升级, 品牌提升竞争力
海南有句俗语:“肥土出百姓,瘦土出官爷。”越是肥沃土地上成长的人,越热衷于乡土发展。
在澄迈,以工业化的思维深耕农业产业,是其致富的秘诀之一。近年来,澄迈县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四化四县”(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农业生态现代化建设示范县、有标识可追溯农产品示范县、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县、中国富硒产业经济示范县)目标,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农业品牌“高新优多”的良好局面。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认为,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一是纵深发展,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完善来提升农业品牌的价值;二是横向发展,通过品牌市场影响力横跨三大产业发展。
纵深发展方面,例如澄迈的白莲鹅品牌,白莲鹅产业从最初的鹅苗培育、鹅肉生产,到引进鹅肥肝深加工生产线,开设餐饮连锁店。澄迈通过拉长“白莲鹅”产业链条,带动了1800多户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横跨发展可以澄迈福山咖啡为例,福山咖啡是澄迈有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年来福山咖啡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在澄迈福山等地形成了具有田园风格的咖啡消费文化。2011年,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建成,澄迈人借助福山咖啡品牌的影响力,以旅游带动产业,产业扶持旅游,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随着澄迈的品牌农业的发展,不少产品走进了北京、山东、香港等地的大众餐桌,甚至出口欧美,为澄迈乃至海南的本土农业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澄迈建立起网络销售渠道,在上海、海口等地设立“澄迈特色农产品体验店”,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推广销售农产品;2015年,澄迈电商线上线下销售额达6.3亿元,同比增长3.5倍。被财政部、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人与自然和谐,打造长寿养生福地
“在公园里工作,在生活里创新。”——这在澄迈并不是梦想,而是已成为现实。
据悉,在环境宜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960家,员工超过8000人。2015年实现产值195.0亿元,年均增长54.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5亿元,年均增长36.0%;财政收入16亿元,年均增长17.9%。今年1—5月,软件园各项经济指标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借助本地渊源的长寿文化和富硒健康食品品牌,澄迈把长寿健康视为生产力,连续几年在基础医疗政策上发力,引进了东软集团健康产业园、一龄博士等康体养生项目,为长寿健康产业谋篇布局。
为强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澄迈采用PPP模式在老城开发区建设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为用地少、高科技、投产快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服务,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转变园区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生态现代化发展模式,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杨思涛说,澄迈人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引领,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打造健康长寿养生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