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委赋予石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石柱位处重庆东南部,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气温垂直变化显著,适合生态立体农业发展。”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表示,近年来,全县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以生态作为发展“底色”探索出以辣椒、黄连、莼菜、兔子四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路径。
如今,石柱借助“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长毛兔第一大县”、“全国最大莼菜生产基地”等称号,唱响了特色效益农业“转型”之歌。
1、新引擎
“4+X”助力特色效益农业“绿色崛起”
“以往靠传统种植技艺种出来的辣椒不仅个头瘦小干瘪,而且单产极低,仅靠辣椒增收十分困难。”马武镇金鑫村椒农冯世珍介绍,去年,换上新品种“石辣一号”,又配上新技术,辣椒产量大幅度增加,收入达到了4.92万元。
其实,冯世珍通过辣椒产业增收致富是石柱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一个缩影。石柱县长左军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总结,石柱县辣椒种植逐渐形成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四位一体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成为石柱县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与辣椒产业相比,黄连在石柱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石柱黄连主要以重庆东田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为主,生产的黄连上清软胶囊、黄连饮片以及以黄连为原料的新妇康洗液、炎可宁片已投放市场,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以上;并与第三军医大学联合研发的治疗糖尿病的国家三类新药“五黄养阴颗粒”已批量生产,在推动黄连产业深加工的同时,更是助推了黄连效益农业的发展。
初夏的5月,正值莼菜采收时节,去年靠种植莼菜尝到甜头的石柱县黄水镇万坝村村民张明俸正捧着木盆在水田里忙着采收。“如果按6元/斤的收购价计算,今年依靠莼菜种植就有近10万元收入。”望着水田里长势喜人的莼菜,张明俸兴奋得合不拢嘴。
像张明俸、冯世珍一样通过特色效益农业增收致富的农户不占少数。近年来,石柱紧紧围绕辣椒、黄连、莼菜、草食牲畜四大产业,坚持打好特色牌,念好生态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对此,石柱提出了巩固保供农业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4+X”特色效益农业体系,形成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兔子为主的草食牲畜、以莼菜为主的高山果蔬四大优势产业和巩固其他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助力石柱绿色崛起。
据介绍,石柱借力“4+X”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将建成100万亩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畜禽养殖1000万头(只),种植调味品30万亩、中药材30万亩(其中木本中药材基地1万亩)、烤烟3.8万亩,建设蔬菜基地19万亩(其中莼菜1.4万亩)、特色水果基地7万亩、养殖特色水产基地1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以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5万亩以上,打造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3个。
2、新潜能
科技植入提高特色效益农业“附加值”
莼菜一直以来被誉为“水中人参”,野生莼菜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莼菜仅在高海拔、水质优良的地区才能生长,全世界仅石柱、杭州、韩国、日本等极少数地区有少量栽培。
石柱自1991年开始发展莼菜种植业。作为我国集中人工栽培莼菜的最大基地,石柱县在黄水、冷水、沙子等乡镇常年种植莼菜总面积达1.3万亩,莼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六成以上。
“虽然石柱算得上是产量大户,但一直以来因缺少深加工技术,使得鲜嫩爽口的莼菜不得不以鲜菜的形式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价格便宜不说,农民种植积极性更是受挫。”提起“吃亏”卖莼菜的那段痛苦岁月,石柱县农委主任牟显海直摇头。
面对莼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提高,而价格却始终“原地踏步”,这对石柱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当地企业和农民来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面对如此境遇,石柱莼菜又该如何“转型发展”?
“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何不自己搞科研,搞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石柱“潘婆婆”莼菜加工企业负责人介绍。
对此,“潘婆婆”公司在县农委以及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共同帮助下,成立了独立的科研机构,专门负责莼菜深加工技术。通过不懈地努力,该公司的莼菜精深加工产品研究取得全面突破,成功开发出包括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三大类27种附加值产品。
与此同时,去年石柱还专门出台文件支持特色效益农业深加工发展,特别是黄连、莼菜深加工企业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以积极引导莼菜产业由原料型生产加工向品牌、专利、特点突出的精加工型转变。此外,石柱以市农业科学院和西南大学等单位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6个专家大院和3个研究中心深度研发农业,以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科技创新,石柱县的一批莼菜加工企业如今已掌握莼菜酵素、莼菜香皂、莼菜茶叶、莼菜透明皂等莼菜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并开发出莼菜饮料、即食莼菜、鲜食莼菜梗等新产品。
目前,石柱有4000多户农民发展莼菜种植,成立了20家莼菜专业合作社;当地还引进了7家从事莼菜销售与加工的县级龙头企业,莼菜相关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其中多家企业的莼菜品牌还获得有机食品证书和AA级绿色食品证书。
3、新境界
标本兼治筑牢特色效益农业“舌尖安全”
近年来,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公众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再次处在媒体乃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这既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现代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究竟该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有哪些经验、措施值得借鉴推广?石柱的做法则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追踪体系;三是以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
在从源头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石柱全力推进“金种子”工程。建立健全辣椒、马铃薯、兔子、黄连、莼菜等良繁体系,开展“石柱黄连”、“石柱莼菜”种源保护,建设黄连区域性良繁场和优质莼菜种苗场,巩固良种肉兔、长毛兔以及土鸡种场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种源保障机制,加强种子种苗育繁推全程监管,保障源头质量和安全。如南滨镇的脱毒马铃薯研究发展中心培育的马铃薯种子,不仅稳产高产,而且很少生病,食用品质也好。
在农产品质量把控上,石柱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健全农产品检疫检测体系,构建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强化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安全放心农资的供应,依法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资的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及其成品、农药残留和农业环境质量的检测监督,确保农产品源头可查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石柱除了从源头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外,还重点以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为载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我们在辣椒、莼菜、黄连、兔子等产业制定了详细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标准,从而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管理。”牟显海表示,全县坚持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品牌化销售为基础,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用品牌的力量和诚信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据悉,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石柱建立起辣椒标准化核心区10000亩、莼菜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000亩、黄连标准化核心示范区2000亩,巩固发展国家有机莼菜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市级出口辣椒及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以“一区五园”为引领 精耕特色效益农业
近年来,石柱结合立体气候优势,形成了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莼菜为主的高山果蔬、以兔子为主的草食牲畜四大特色效益农业基地。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发展,石柱分类打造现代农业“一区五园”,精耕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带。
“一区”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以莼菜、黄连、高山特色水果为主,莼菜标准化基地、深加工体系与营销,黄连基地、电子商务交易、高山特色水果休闲采摘为重点)。
“五园”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围绕“科技创新、特色效益、农旅观光、群众致富”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三河镇、龙沙镇、下路镇、冷水镇四大农业园。沿江生态循环农业园——在西沱镇、沿溪镇、黎场乡建成万亩佛手基地;在西沱镇南坪村建成千亩早熟水果观光园;在王场镇双龙村建成200亩早熟蔬菜基地;在石溪村建成30亩早熟果蔬基地。花卉园艺标准园——以园林景观树、园林造型苗木、盆景等中长期培植树种为重点,建立花卉园艺标准园。高山观光农业园——在六塘乡三坪村、沙子镇盘龙村、卧龙村建设万亩高山绿色蔬菜基地。畜牧示范养殖园——重点打造以兔业为示范的养殖园区,辐射带动肉牛、生猪、土鸡、中峰、冷水鱼等畜牧产业的发展,开发皮产品、毛产品等兔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