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药性问题成杀虫剂行业攻关重点
来源: | 作者:admin

  本报记者王腾飞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害虫发生规律愈加复杂多变、新品种开发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科学合理地推广和应用杀虫剂,助力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3月24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及《农药市场信息》传媒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杀虫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在江苏昆山召开,多位业内专家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研员王建强在会上介绍说,在农、科、教、企四方的共同努力下,杀虫剂的占比和使用总量呈双下降的趋势。就2011年以来,杀虫剂年均使用量(折百量)为12.6万吨左右,比1991年~2010年下降了13%,占全部农药中的比重为41.76%,而上世纪80年代杀虫剂占全部农药比重70%以上,90年代占60%以上,2000年~2009年则占50%以上,基本上10年下降10%,双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从防控的总面积来看,2010年以来比上个10年增加了10%左右,防控面积有所增加,而杀虫剂的使用量却在下降。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杀虫剂呈现品种结构优化、研发生产使用水平提高的趋势,也说明了我国正在加快使用量大、防效差等老旧农药品种的淘汰步伐。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总农艺师张文君表示,随着环保安全政策要求的不断升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品种结构升级换代,行业重组整合频现,不论是跨国公司的整合,还是国内企业的重组,力度空前,为农药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活力。这其中,杀虫剂结构调整是三大类农药品类中调整幅度最大的品类,杀虫剂的应用市场一直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许多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杀虫剂的发展,除了研发新成分外,很大部分工作都会围绕抗药性问题开展。对于有抗药性的害虫,不断寻找解决抗药性的对策方案,将是杀虫剂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介绍说,害虫的发生规律往往呈现周期现象,一般一个新药剂在使用8~10年以后抗药性问题就会出现,双酰胺类杀虫剂、吡蚜酮等使用的时间已经接近10年,抗药性也逐步显现,水稻害虫的发生也可能会因为抗药性问题而加重。

  李永平指出,当前,江西、浙江、湖南二化螟抗药性严重,苹果树的害虫中黄蚜抗药性比较严重,梨小食心虫在安徽砀山等地抗药性严重,桃蚜在陕西等部分地区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严重,柑橘上红蜘蛛对杀螨剂的抗药性严重,蔬菜上小菜蛾的抗药性严重,粉虱的抗药性也比较严重。

  “杀虫药剂发展面临害虫抗药性的严重挑战,抗性发展速度超过了新药剂开发速度。抗药性导致了作物药害、安全间隔期失去意义等多方面的风险增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从化学防治角度给出了抗药性治理建议——在同一作物生态系统中,增加化学防治药剂品种的多样性;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适期施药;通过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等技术充分发挥多分子靶标原理治理抗药性;加强抗药性的监测,实时停用、淘汰不能或难于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同时加强替代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全国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束放表示,农药行业正在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杀虫剂也在向安全性高、生物活性高、选择性高的“三高”方向发展。“2017年杀虫剂行业应密切关注玉米油菜种植减少、棉花等作物种植增加带来的用药量变化。抗药性也成为影响杀虫剂市场走向的问题之一,针对防治飞虱、棉蚜等抗药性水平较高的虫害,市场期待新产品出现。”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