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已经公布。今年的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农资企业在经历了多年传统产业发展后,还应借助政策东风,转换发展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农业发展商机。
农资企业如何做好服务?
关键词:农业结构调整 品牌建设 优化布局
以变应变: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文件】
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粮食作物要稳定水稻、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促进园艺作物增值增效。饲料作物要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
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科学合理划定稻谷、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解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分依然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优化措施更具体、改革方向更明确、政策指导更深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大宗农产品要根据市场导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逐步优化产品的结构,走优质化的道路。特色农产品要突出特色和优势,突出品牌的培育,通过全产业链让农民从农业的转型升级中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
为了更精准、有效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细化了“三区”为发展方向,更明确列举了重点发展的品种、区域等。唐仁健介绍,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建设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农资企业如何顺应农业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 有机肥替代 水肥一体化 耕地修复
多管齐下:把握“零增长”行动契机
【文件】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鼓励各地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秆多元化利用补贴机制。
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产品标准体系。加快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合理设定补助标准。支持地方重点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
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认为,农产品质量提高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最大的难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推行绿色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需要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转变农民的生产意识。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重点是推广精准施肥减量、有机肥的替代减量、新型肥料的应用减量和新型主体的示范带动减量;农药使用量的零增长行动,主要实行绿色防控减量、统防统治减量,高效药械替代减量。力争到2020年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总量,事实上是对农资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多次提到增加土壤有机质、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更是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农资企业怎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村电商 线上线下互动
融合发展:应运用新技术、引进新理念
【文件】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
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解读:
据了解,2016年我国已有各类农产品电商园区200家,占各类电商园区的12%,还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文件将去年在其他部分单独表述的“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并入今年的农村电商部分,使农村电商的外围建设进一步丰满。可以说,想把农产品电商搞好,就必须先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搞好,这是基础性工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全程无缝对接,就说明了“三产融合”的重要性。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关键是促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为此,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农资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关键词: 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科技创新
创新未来: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件】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促进传统农资流通网点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解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对此,唐仁健表示,今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对“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总体而言,唐仁健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张番)
来源:农资市场播报
下一篇:2017年农机补贴政策将有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