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要转变农业政策,由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这是因为劳动者的工资上涨,追求高品质农产品的呼声正在加强。但观察政策内容,可以看出中国从库存膨胀的玉米转向生产高品质大豆的意图。预计今后中国对大豆和玉米的国际行情产生的影响也将难以忽视。
2月,中国发布了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在改善农作物供需平衡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的方针。中国将减少种植玉米等库存过剩的农作物,同时增加进口依赖度高的大豆等农产品的国内生产,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农业政策曾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城市地区工资上升。1998年以后,争夺劳动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实际工资开始迅速上升,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认为,“很多人开始追求高品质农产品”。目前,中国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比例超过5成,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的中产阶级超过1.1亿人。
第二个转折点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这一年起,海外的低价农作物开始流入。尤其是作为油和猪饲料原料的大豆,进口量在15年里增加至约8.6倍。含油率高的大豆被认为品质更高。中国产大豆由于含油率较低,已经被美国等国家产的高品质进口大豆所取代。如今,中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另一方面,在中国被视为主食的玉米,由于政府采取高价向农户收购的保护政策,产生了至少1.4亿吨库存。农业政策的矛盾已经达到无法忽视的程度。
中国已开始增加大豆的种植,为了推动农民改种大豆,2015年10月取消了高价收购玉米的政策。在美国特朗普政权上台后,很多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可能会发生大豆贸易摩擦。日本粮食公司Continental Rice代表茅野信行指出,中国增种大豆“也有不希望被美国束缚、从长期角度考虑提高自给率的一面”。
在中国需求扩大的背景下,大豆的国际价格比15年前翻了一番。中国需求的变化成为引发市场动荡的因素,必须要时刻关注中国的动向。如果中国今后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扩大对外出口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此前国际市场行情因中国需求增加而显着变化那样,市场的势力格局或将再一次被改写。
(环球网)
上一篇:5月临储玉米拍卖将主导市场
下一篇:豆油库存分析:国内整体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