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菜园子”如何紧跟“菜篮子”
来源: | 作者:admin

  10棵菜有8棵运往北方,广西从供给侧发力,升级转型全国最大秋冬菜基地

  “菜园子”如何紧跟“菜篮子”(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①)

  庞革平 莫有合 

  南国春来早。春节刚过,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田间就热闹起来。“现在小番茄行情不错,每斤两块四。”那塘村村民黄少春乐呵呵地说。在田阳,小番茄成了秋冬菜的主打品种,每天交易量达1100吨左右。

  与此同时,藤县的秋西瓜,合浦的四季豆,田东、平果的西葫芦,临桂、雁山的莴笋……八桂大地处处冬菜飘香。

  目前,广西全区秋冬菜种植面积达到1412万亩,每10棵菜有8棵运往北方,为“南菜北运”年供菜近9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紧跟市场需求,广西农业正从供给侧发力,加快推进秋冬菜转型升级。

  绿色转型:蔬菜标准园打生态牌,四级联动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同样种菜,这里的种法不一样。

  “从种子肥料,到用水用药,都有技术规程,照方抓药。”田阳县兴城村菜农黄海俨,流转土地150亩,他谈起致富“秘籍”有一套:施肥要用农家肥、有机肥,打药必须是生物农药,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虽然投入多一点,但绿色放心、销路好,粉红果‘千禧’每斤卖到了8元。”

  以前,兴城村单门独户种番茄,不成气候,种多了难免“烂市”。2011年,县里在兴城村创建蔬菜标准园,瞄准绿色化、生态化,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短短几年,全村蔬菜标准园发展到3010亩,质量有保障,产业成规模,市场有了话语权,年产值3000多万元,番茄成了村里的致富果。

  这是广西蔬菜标准化生产的一个缩影。

  “我们这里常年无霜,四季可耕,是农作物的‘天然温室’。”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说,让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必须围绕市场需求。现在农产品需求升级了,人们更注重吃得健康安全,这要求农业生产方式紧紧跟上。

  广西农业加快绿色转型,推动蔬菜标准园创建,重点抓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大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带动,目前全区已创建116个蔬菜标准园。

  生产方式在变。“有机肥是蔬菜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广西农业厅经作处处长陈国平说,全区畜产业年排放粪便达3亿吨,变废为宝,相当于氮肥151万吨,钾肥176万吨。

  监管措施更严。“农产品质量事关舌尖上的安全。”田阳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县设质检中心3个,流动检测站10个,专、兼职检测人员60多人,果蔬质量合格率达99.5%以上。在贺州,农业的每一个“药瓶子”都可追踪。推行“一户一手册”,使“药瓶子”流向可追踪,源头可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瞄准绿色、瞄准市场,效益明显。崇左市江州区连塘村,冬种马铃薯千亩连片,村委会主任邓海峰说,冬闲种植马铃薯,一亩地产出几亩的效益。江州区农业局局长农振益算了笔账:去冬今春,全区冬种马铃薯2万亩,预计产值超4000万元。藤县坚持冬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油菜产业与休闲农业共同发展,菜农钟展文说:“按农技人员指导,200多亩田种完粮食种冬菜,一年四季不断档。”

  目前,广西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1150个,对30多项农药残留常态监测,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管网络。去年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9%以上,无公害产品达到74%。

  特色转型:农民和企业“看菜选种”,优化产品结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在广西“壮乡河谷”集团车间,工人在对刚采的圣女小番茄分级筛选,每8颗装到一个塑料盒里,再包装到一个精美礼箱。“通过冷链运输,两天后就能摆到北京大型超市的柜台。”集团总经理陈迪山说,实现“农超对接”,让好产品卖上了好价钱。

  郭绪全分析,正如农产品结构性矛盾一样,秋冬菜市场也面临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迫切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产品结构。

  调优结构怎么调?广西秋冬菜瞄准“精、优、特”方向发展。

  百色特色蔬菜是番茄。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契机,统一打造“百色番茄”区域品牌。“壮乡河谷”“醉美乡村”“壮乡红”等百色番茄产品,打入全国主要城市的大型超市。

  把特色做成精品。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说:“在供给侧改革上,我们制订统一的蔬菜分级分类标准,推行蔬菜流通标准化和分级包装上市,实现质优价高。”兴城村蔬菜协会黄子刚说,过去番茄论斤卖,现在有了“壮乡红”品牌,可以按个卖,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推广引进蔬菜优新品种。广西举办5届蔬菜品种展示交流会,每届引进试种品种品系800个以上,农民和企业“看菜选种”,加快了品种更新换代,优化了品种结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品种多样化的蔬菜产品。宾阳县黎塘镇农民玉壹初说:“好种子长出好蔬菜,选了新的莲藕种,亩产提高500斤,品质还好,大受市场欢迎。”

  有了好产品,还得运出去。2013年10月,“百色一号”果蔬绿色专列正式开通,目前果蔬专列已运行46趟,其中冷藏集装厢26趟,累计向北京、天津等北方市场输送番茄等果蔬产品2万多吨。在南宁、崇左、柳州等“南菜北运”主产区,布局22个产地集配中心;以现有设施为基础,规划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在主销区一边,在16个省区主要城市布局交易配送专区和产销商流链条。

  科技嫁接,资源优势显活力。桂林市郊近80%的菜地每年复种达到4—6次;梧州市基本实行瓜豆与绿叶菜间套作……冬季无闲田、村里无闲人,优势资源变特色产业。

  深处转型:发展果蔬深加工,全产业链提价值,把农产品“吃干榨净”

  正月初八,田阳县城东工业园里的福民食品公司开工了。“春节前就接到国外订单,加工番茄果脯、果蔬汁饮料,现在销路不愁。”公司总经理曾纪伦说。

  过去发展蔬菜产业,一直受困于保质期这一短板。如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广西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资源的高位“嫁接”。

  “我们从用地、税收、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提高产能。”田阳县委书记韦正业说,目前全县引进嘉佳商贸、福民果脯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可加工果蔬35万吨以上,还带动大批农民就地就业。

  广西优化蔬菜加工产品结构,向精深加工产品、保健产品拓展。荔浦县绿园农产品加工公司以荔浦芋为原料,从指头大小的原种到废渣废液,从头到尾“吃干榨净”。目前,公司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销售网点,年销售额达3.85亿元。

  引导扶持民间资本发展蔬菜加工业。田东县祥周镇新亚东集团,发展订单优质小番茄2万亩,通过示范带动农户,去年订单面积达5万亩;横县芳岭村建设食品加工厂,采用传统工艺,将芥菜加工成干菜和酸菜,带动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干菜每公斤市场价达到了24元;藤县优化秋冬种品种,瞄准粤港澳大市场,发展适销对路的外向型蔬菜和干制、腌制加工型蔬菜。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郭绪全说,当前,广西发展秋冬菜也有不少短板,龙头企业不强、冷链物流不够、自主品牌不多等等,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让广西秋冬菜加快转型升级,为保障淡季农产品供给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