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涨升悄然催生三大变化
来源: | 作者:admin

  价格是市场晴雨表。进入11月份以来,河南光山粮食市场出现新特点:粮价小幅回升,粮源趋紧,卖方市场初现端倪。粮食经纪人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的中晚稻谷,交易价格为:10月份大概在1.24元/斤,11月下旬开始上涨到2.27元/斤左右,平均每斤上涨0.03元左右,涨幅2.4%。粮市回暖,粮价涨升,带来诸多变化与效应。

  粮食经纪人经营微利化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任何一项规划或政策的落地实施,客观上都有一个自我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托市收购作业流程和监管手段也是如此。

  与往年相比,今年各托市收储库点收购作业流程更加规范,监管更加缜密,政策执行更加严格。所有入库仓房全部实行“两风一振”,所有筛下物和杂质、包装物等全部随车过磅,粮车从进入库院到卸粮出库,电子眼全程监控,企望钻收购环节中的监管“空档”与“死角”打擦边球获得不正当利润的闸门被彻底关死,从根本上杜绝了以往收购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粮食经纪人获取利润的惟一途径与空间,就是靠托市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价差大,利润高;价差小,利润薄。如今粮食市场价与托市收购价价差缩小,利润空间自然变小。这也预示着粮食经纪人经营粮食由前几年的“厚利时代”步入了“微利时代”。

  粮食收储主体多元化

  2013~2015年,由于托市价与市价价差大,利润空间大,本来是粮食收 储主体之一的部分大米加工厂,也华丽转身,成为“准粮食经纪人”,参与原粮经营,将自己入市收购的原粮稻谷,不是存储待加工转化,而是转手送到托市收储库点交售,获取直接利润。致使粮食收储主体单一化,国有粮食企业成了惟一收储主体。这也是前几年售粮集中、收购排长队突出、库存高企、仓容紧张的一大成因。

  市场没有永恒定数,此一时彼一时也。粮市悄然生变,托市价与市场价距离拉近,价差式微,市场嗅觉灵敏的大米加工厂业主们,因势而变,调转船头,转换角色,由“卖粮户”转为“储粮户”,回归“本业”经营,入市收购,存储稻谷,吸纳占有了粮源,成为粮食存储主体之一,粮食收储主体由单一转为多元化。尽管米厂稻谷收购价较托市收购价低些,比如光山一私人大米加工厂收购价为1.31元/斤左右,但相比托市收储库点,米厂收购程序简单,且不需扣杂扣水,也无需两风一振,没有返杂物,综合权衡,两者利润差不多,既然没有利润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为图方便省事,部分农户和粮食经纪人选项自然而然就是将稻子拉到米厂卖。 粮食交易卖方市场化

  粮市走势,要么买方市场主导优势,要么卖方市场主导优势。两种走势,给种粮人、经纪人和粮食收储企业自然传导不同的心理预期效应和经济行为。从2013年中晚稻托市收购在信阳辖区启动以来,由于市场粮价低迷,托市价与市场价价差大,利润空间大,农户和粮食经纪人售粮踊跃,市场粮源一边倒地集中涌向托市收储库点,售粮排长龙现象十分突出。高峰期时,一个收储库点排队等候售粮车辆达几十辆乃至上百辆,笔者去年就曾在一基层收储库点看到,排队等候车辆达90多辆,有七八里路长,许多粮车需等候好几天才轮到验质入库。卖粮难现象可见一斑。很明显,这一时期,卖方市场主导交易,自然也让种粮人和粮食经纪人体验“卖难”之滋味。

  今年10月至11月上旬,是托市收购启动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市场粮价比较平稳,粮源比较充足,售粮车辆较多,大的收购库点,一天还有几十辆售粮车。到11月下旬,伴随着市场粮价的逐步上升,售粮车辆逐渐减少,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到11月底乃至出现断流状态,收购库点收购进度缓慢。比如河南光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今年一新建仓房,仓容量也就5000吨左右,从11月初开始收购,两个仓口两套设备同时作业,直到12月7日才算收满,较往年收购时间几乎拉长了一半。卖方市场初现端倪,惜售心理和卖跌不卖涨的预期心理,自然也让收储企业与粮食经纪人体验到了“买粮难”滋味。

(陈泽法)


粮油市场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