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连续数年产量超过2亿吨,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总产量25%左右。
同时,我国也是玉米消费大国,消费主要集中于饲料和深加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玉米消费量达1.87亿吨。
但我国也是为数不多玉米主产国中的进口国,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玉米进口总量达473万吨,2016年上半年进口290万吨。国际上其他玉米主产国如美国、巴西都是全球玉米主要出产国,几乎不进口。
那为什么我国还要进口玉米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每年都进口玉米,并不是因为国内玉米供应短缺。其实,自2007年开始,我国玉米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供应状态。尤其是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之后,我国玉米已经逐渐进入供大于求的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6年度临储玉米收购总量达1.2亿吨,临储玉米总库存超2.7亿吨。简而言之,即便2016-2017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零,国储库存里的玉米也能够满足我国一年的玉米消费量。所以,我国玉米市场供求短缺问题根本不存在。
在否定国内供应短缺这个因素后,我们来看看价格因素。
众所周知,在玉米品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为影响企业采购玉米的关键因素。
为保障农民的收益,我国前几年都一直在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抬高了国内玉米价格。但国际市场上玉米接连丰产,价格不断走低,直接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尽管今年已经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国内玉米价格也开始出现下滑,但截至目前:
广东港口配额内进口玉米完税价在1600元/吨左右;
港口14%水分的玉米主流销售价格1910元/吨,价差310元/吨,进口玉米价格仍然拥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
所以,进口玉米极具诱惑力的价格优势才是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原因。在此,你们可能又有疑问了,既然进口玉米价格那么便宜,能不能大量进口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配额的概念
我国加入WTO之后,玉米进口是采用配额制度的,进口配额实质就是为了要减少玉米的进口量,因为用粮企业对于进口玉米量需要提前申请,国家审批通过再下发到申请企业,此外,国家每年分给私营企业的比例为40%,即288万吨,其余部分归国有企业所有,国家可以由此来控制玉米的进口量。
因此,考虑极端情况,玉米配额用完的话,也才进口720万吨而已,相较于我国每年1.8亿吨左右的消费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具体而言,真正能影响我国玉米消费量的是玉米的替代品,诸如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木薯等。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高粱、大麦,玉米酒糟,木薯进口量分别为1069万吨、1070万吨、682万吨、937万吨。
这些玉米替代谷物进口关税低,价格便宜,而且没有配额限制,去年的进口总量将近4000万吨,这才是影响国产玉米消费的主谋。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不管进口玉米价格优势再大,受配额控制,其一年进口量最多720万吨,在国内市场上掀不起波澜。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他玉米替代谷物,因为其进口量不受配额限制,价格也确实比国产玉米有优势。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存在,陆续把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玉米产业的发展,但在玉米市场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政府依然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农家人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