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
农村电商,作为“三农”发展的新动力,正在被寄予厚望。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全国累计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约30万个。这些遍地开花的服务点,携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等各类社会资源而来,不仅改换着千千万万村庄的经济链条,也改善着远远近近乡邻的民生环境。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村子越来越美;钱袋鼓了、门路多了,干劲越来越足;品质提高了、理念先进了,生活越来越好。农村电商,不仅激活了这片沃土,也温暖着这个家园。今天,我们就走进3个村庄,看看农村电商究竟给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编 者
有了致富项目,返乡人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农村电商的发展减少外出人口约1200万人;在农村家庭创业比重上,有电商村庄为18.9%,无电商村庄为11.1%。
夜幕降临,重庆市云阳县云安镇三湾村电商综合服务点内还是一片繁忙景象:“导航栏要分类列出商品的种类,水果、干货、蔬菜……”服务点负责人黄蒂正在指导村里的年轻人做网店设计。
黄蒂曾经在苏州一家电子厂打工,业余兼职开网店。虽然收入可观,可她已厌倦打工生涯,希望有一天回乡发展。后来听说家乡电商发展得好,有政府扶持,去年年初,她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黄蒂开了一个门店,除了网售云安土特产品,还兼营服装。“网上销售的土特产,势头不错,最远销到了新疆,每月纯利润有六七千元。前段时间是柑橘销售的旺季,两三个月就销了3000多斤。”
回乡不久,黄蒂即被村里聘为网店培训“本土人才”,培训村里想发展电商的年轻人。目前,经她培训的创业青年达到50多人,其中有10余人开起了网店。
唐丹便是其中之一。她以前在深圳打工,去年8月份,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听说村里免费培训电商,便报名去学习。如今,她的土特产网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上个月就销售了700多单,开店4个月以来,平均每月纯利润有3000元左右。“再也不用到外地奔波了!”唐丹欣喜地说。前不久,唐丹结了婚,更坚定了留在家乡发展的决心。
采访返程途经三湾村广场,一阵动感的旋律传来。广场中央,妇女们踏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摆龙门阵”,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这样的景象好多年都没有了!”三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坤军感慨道。前些年,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老幼妇孺留守在家,村子有些冷清。2015年,在县里的扶持下,村里开始发展农村电商,回来的年轻人有40多人,通过培训,村里开起了12家网店,自产自销或者代卖农产品。
“在家乡就能致富,想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王坤军说,以前文化活动搞不起来,现在村民都要自发组织文化活动;年轻人在家,解释政策不费劲,工作也好开展。“今年刚开年,我就接到二十几个电话,都在咨询回来开网店!”
有了特色产业,钱袋子越来越鼓
数据显示:在村庄特征类似的条件下,有电商村庄人均特色产业产值约为无电商村庄的26倍。
“外出打工,没啥文化只能卖体力,苦哈哈的一个月下来,也就2000来块钱。”提起前些年的背井离乡,安徽定远县永宁村村民王琪芳很是感慨。如今村里办起了肉兔加工企业,王琪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负责腌制点儿兔肉,活儿不多,收入也不低。
“1700块钱保底工资,多劳多得,轻轻松松加提成,每月收入不会低于3000块钱。”王琪芳一边算账,一边念叨着要感谢企业老板於学义,办工厂优先招用贫困户。
而在於学义看来,这一切多亏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前些年,於学义的生意只限于肉兔养殖,后来他接触网络电商,在定远县电商产业园接受了专门业务培训,并注册了网上店铺,“没想到,3个月时间,活兔和加工后的风干兔就卖出去4万多只。”
於学义瞄准商机,在村里成立肉兔加工企业,将产品放到网店里卖。此外,他还为村里有意向从事养殖的村民提供种兔,扩大货源供应。几年下来,村里已有100多户村民干起了肉兔养殖,其中贫困户就有70多户。电商小站点,不成想带起了全村养殖产业链。
“出现病害、防疫等问题,於学义还会过来手把手指导。”永宁村村民张伍萍的丈夫外出打工,平时她自己在家看孩子,现在多了一份守在家里就能干的工作,顾家赚钱两不误。
近百只种兔,每月出栏近300只肉兔,每只肉兔平均能赚20块钱,除去喂养饲料、病害防治、防疫等成本开支,张伍萍每月能有2000多块钱进账。“今年再扩大点规模,收入还会有不小的增幅空间。”张伍萍说。
“政府免费提供用地、设备,帮我又建了全新的肉兔加工厂,条件是来年帮扶的贫困户要达到100户以上。”於学义坦言有压力,但更看好农村电商的发展,“之前只销到周边几个县区,如今面向全国,未来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定远县商务局副局长卢开阳介绍,目前,定远县已在全县89个村设立了农村淘宝服务站点,“下一步,争取实现全覆盖,村村有站点,同时注重电商经营中对当地产业的引导带动,逐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链的形成。”
有了配套服务,幸福感越来越强
数据显示:有电商村庄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比重不到无电商村庄的一半;有电商村庄的村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更高。
去年4月,来自河南省柘城县马庄村的淘宝“村掌柜”王茜走上联合国的演讲台,面对来自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官员和联合国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乡村梦:“我的梦想就是让村里人生活得和城里人一样好,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工作,这样孩子们就有爸妈陪伴,老人们就有儿女孝敬。”
王茜在马庄村的电商服务站产生了神奇的催化力量。
大到家电汽车,小到针头线脑,如今马庄村村民都能足不出户购买。“通过网购,在农村也可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王茜说。
记者在服务站看到,有老人撸起袖子在测血压,有年轻女孩对着一台显示屏讨论化妆品,还有年轻妇女抱着孩子嗑瓜子聊天……2016年王茜成绩斐然:全年交易额200万元,买单7000多手,卖单8000多手,帮助农民贷款200万元。
柘城县“互联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办公室主任史士禄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建成包括邮乐网、云书网、华商街、农村淘宝等涉农电商44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85%以上。
“刚来柘城时,很多乡村道路泥泞坑洼。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在基层政府的关注和努力下,原先的砖渣路变成了柏油路,现在菜鸟物流可以在半个小时内,送货到全县最远的乡村。”阿里巴巴河南区域负责人刘坤印象最深的,是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整洁。
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柘城县将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和物流体系,覆盖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和95%以上的行政村。
“原先大家都把垃圾往街上扔,现在大家都把街上的垃圾往家搬。”谈起改变,村民马大爷感受很深。一年前,王茜在村里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小分队,每逢周末就组织大家走上大街,打扫卫生。
“通过网络,大家看到了更美的乡村,更美的地方,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美?今年,马庄村还要开始筹建垃圾回收站。”王茜说。
制图:蔡华伟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大数据贯穿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