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行业“互联网+”需要怎样的落地平台?
来源: | 作者:admin

农牧行业“互联网+”需要怎样的落地平台?

——来自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的报道

  本网记者 孙鲁威

  9月9-10日,由农信互联、畜牧大集网、北京农业互联网联盟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农牧行业相关企业、互联网领域的代表500余人聆听了16位大咖的报告和两场主题沙龙对话,对中国农牧行业特别是畜牧行业的“互联网+”形成了共识:作为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在农牧行业起步较早,“十二五”得到迅猛发展,“十三五”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融合、落地”。当前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搭好平台,做好数据,服务产业,提升效益。而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在开幕致辞提出的“大数据平台谁来建?怎样建?”成为贯穿大会的话题主线。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今年5月份,农业部会同发改委、网信办出台了关于“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做了全面部署。9月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召开,汪洋副总理上强调,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这里有一个很强的信号,“互联网+”是新农民创业创新的根本途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就成为一个重要节点。

  实现产业互联网的途径主要是建立线上交易平台,完善支付手段和电子商务;实现线下业务的信息化,促进O2O;要求以移动互联思维对传统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和平台技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君咨询副总裁王丰在报告中说,农牧业虽然继续种地养殖,但商业主题变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是要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营造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其两大驱动力,一是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二是社会化协同的供应链和金融双平台服务。“互联网+”使产业属性变了,大公司以后就是“大家的公司”。当然,我们苦苦追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希荣在开幕式上致辞

  “大家的公司”怎么做?目前做行业“互联网+”主要有两类企业,一个是阿里巴巴式的互联网企业下探农业产业,一个是农信互联式的农牧企业上延互联网。阿里巴巴农村事业部农资商家部总经理王延哲在《阿里大生态助力“互联网+农牧”的产业革命》的报告中说,阿里巴巴投入100亿,打造五张能落地的网:一是天网,加强政府引导。二是地网,打造菜鸟物流。三是金融网,“网农贷”定向支付,和赊销说拜拜。四是人才网,培养一村一个农村淘宝合伙人,他们就是新型创客。五是数据网,形成“阿里云”数据系统。五张网建成农村新生态。用阿里农村淘宝1000名员工,去运营10万个新型创客。农村淘宝两年内已经由1.0模式做到3.0模式,开展了社会生态、创业孵化、文化公益三大服务。王延哲说,“阿里不是经销商,是运营商。”阿里的任务就是用互联网颠覆农民的习惯,实现农民教育、标准化服务、金融服务三大突破,用阿里大生态助力“互联网+农业”。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由大北农集团创建。十几年建设,目前有“三网一通”平台体系:农信云(猪联网、进销财、企联网),农信商城(原料商城、生猪交易所、大北农直营店),农信金融(农信度、农富宝、农信贷、农付通),另有移动端(智农通)。农信互联总裁薛素文的报告是“畜牧+互联网+金融:畜牧产业发展的平台化探索与实践”。他说,农村电商发展迅猛,网销增速今年首次超过城市。但产业互联网不是电商,目前到了转型迷惘期。中国的现代畜牧企业其实很孤独。企业高高地飞,而大量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还处于传统状态,难以沟通与共享,就是开通了互联网也并没有实现信息化。我们就推出了“猪联网”,让养猪户尝到互联网的甜头。上线半年,生猪线上交易额140亿元。接着又推“企联网”,推动企业管理迈向生态管理。1-8月,企联网注册用户67707家,企业户3716家,销售额223亿,采购额123亿,收款额880亿,付款额914亿。整个农信产品链,服务1800万头生猪形成的产业链,进而铺展开一个生态圈。生态圈是啥?就是给你把跑道修到脚下,让你不得不换下草鞋。

  模式!模式是平台的老家。所有“落地”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资源优势的“互联网+”的模式。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健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畜禽产品的互联网路径”。2007年他们进入广州市场,靠“自建网络+终端+品牌”,成为土猪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线下有1000家连锁专卖店,预计今年销售40万头土猪,200万羽土鸡,销售额达到15亿元。他们的互联网套路是“超级碗”模式:上层做大“吃学院”,中间做强“大家分社区”,地步做精众筹项目,形成一个“大家分优品农产品互联网平台”。流动的“吃学院”三年培养6万“吃货”,广告零投入,还带动了合作社与社区两端,还有一个乡村旅游。这个过程,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弱关系变成强关系。通过众筹,大家分销一头猪,大家都赚钱。通过微信群,企业公众号,找到意见领袖,形成社区吸粉模式。从消费猪肉到消费缘分,从消费产品到消费时尚。

农信互联总裁薛素文在大会上分享了他们的平台化探索与实践

  数据!数据是平台的血液。互联网金融是中国国情下“互联网+农业”的特殊问题。易宝首席技术官陈斌指出,互联网金融需要征信,P2P网贷是金融信贷服务创新的产物,但它需要征信跟进。而征信需要数据支撑。美国有8%的人没有征信记录,中国是72%。而众多的中小微农牧企业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瑞普电商总经理郝尚韬说,由于养殖习惯不同,同一种疫病每个场的防疫程序不同。我国注册兽医100万人,有价值的不过10万,要么经验不足,要么新知不足。瑞普的“养殖宝”APP下载量12万,注册养殖户7.7万,链接兽药厂商2572,院校16所,在线专家4828,积累病例50余万,形成了“养殖宝大数据”。良品铺子高级副总裁赵刚介绍了良品铺子微信公众号2015年网上业务数据:日8000次朋友圈分享,30万次扫码,新增15万粉丝。单次O2O微信营销1246万人参与,直接销售额1亿。全年微信商城访问量2409万次,下单207万笔,销售额3.9亿。公众号粉丝突破400万。年销售额从2012年的9.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亿元。结论是:“良品铺子爱互联网+”。

  客户!客户是平台的贵宾。猪e网抓住的是小养殖户。猪e网市场总监姚建聪介绍,他们搞了16年,沉淀了100万个年出栏50-100头的家庭养猪户。这部分农户占目前中国养猪市场的61.7%,他们是产业的体温。2014年,猪e网涉足电商,经销预混合饲料、种猪及养殖设备等,为的就是带动起链接这批小养猪户的“中间商”队伍。姚建聪说,这批人是意见领袖,是产业纽带,是信任管道,是互联网+农业不可或缺的“中间商”。目前,“猪易通”APP下载用户接近60万,80%是家庭猪场老板。日活跃用户6.5万。在中国,小养殖户不可能消亡,所以,“猪e网”的价值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显现。他们的“锐奇数据”也将成为互联网+的宝库。

  经过十几年发展,农牧行业“互联网+”进入关键时期,需要提升水平,也需要挤泡沫。“互联网+”就是平台建设的模糊认识还很流行,公共平台、行业平台、企业平台此起彼伏,大浪淘沙。在会议最后举办的沙龙上,大会主办方为专家设置了一个有寓意的话题:“农牧行业互联网+要避开哪些陷阱”?畜牧大集网总编辑胡文辉一语中的:没有资源也要做平台,没有产业也要做电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搞“互联网+”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互联、互通、共享、共赢。最后发言的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东东网络联盟”创始人、总经理季晓东,他说,“三年后我不会再卖药了,我要成为大北农这类大平台的技术服务商。”

  他的这个表态,给本次大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