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起田间与餐桌的大市场
——来自美菜网破局生鲜电商发展瓶颈的调查
本报记者燕晶郭少雅
近几年,农产品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崛起,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然而发展至今,生鲜电商领域却似乎嗅到了“资本寒冬”的味道,产品非标准化、冷链物流和人员成本过高等难题使一大批承载着情怀和梦想的创业项目纷纷遭遇发展瓶颈,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压缩业务范围,将线上产品锁定在“特色”“高端”,做“小而美”的“盆景式”小宗特色农产品的线上流通。以轻捷便利为特征的互联网,能否真正扛起沉甸甸的“菜篮子”“粮袋子”?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进入深刻的反思阶段。
今年9月,在全国第一届“互联网+”现代农业大会论坛讲台上,美菜网董事长刘传军以生鲜电商领军者的身份做了主题演讲。以源头自采、众包物流、自建仓储为核心模式的美菜网自2014年成立以来,用互联网的力量连接起了数以万计的小农户和30多个城市近百万个中小微餐厅,为小农户的分散种植找到了稳定的大市场。其商业模式获得上亿美元的投资,被估值20亿元。互联网如何切入大宗农产品市场,真正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记者走进美菜网,深入探究“美菜”模式带给“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启示。
对接农户和餐厅需求——为大宗农产品找到稳定“触网”路
2013年,一直盯着生鲜电商领域跃跃欲试的刘传军发现,随着外卖O2O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餐厅老板用上了智能手机。刘传军敏锐地捕捉到,他一直以来希望帮像父亲一样的农民把地里的蔬菜卖个好价钱的时候到了——以搭建生鲜食材B2B平台的方式,将餐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集聚起来,以供应链的创新倒逼上游农业生产提档升级。2014年,以源头自采、众包物流、自建仓储为核心模式的美菜网成立。
菜农究竟需要什么?这是“美菜”涉足互联网农业之后一直致力于寻找和解答的问题。答案是:
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美菜网集合了近10万家不同区域、不同档次餐厅的购买需求,和对蔬菜品相和级别的要求,在“美菜”传送给农民的供货需求上得以清晰的体现。
需要培养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种植习惯。“过去从地里拔出来的菜堆在筐里送到市场上直接卖,现在知道了要做初级加工,要码放整齐,要按照品相做分级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还知道了虫害厉害了要找科学的方法来治,猛打药的菜,出不了菜地。”山东省寿光市的菜农刘士超给美菜网做源头供应商已经有两个年头,怎样种出合格放心的蔬菜,蔬菜要接受怎样的市场检验,刘士超这两年给为他供货的菜农灌输了不少。
他知道,自己的采购和供应是“美菜”的品质保障,更是菜农们慢慢鼓起来的钱包。
“小宗特色农产品‘触网’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只有解决了大宗农产品网上精准销售的难题,才能更大程度地影响农业,收获‘互联网+’农业的好风景。城市餐厅需求的规模性、稳定性、标准性和持续性能够产生稳定且足够强大的用户黏性。“美菜”需要做的,是将这个规模消费主体的需求反映到上游,搭建起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桥梁,这就等于为农民找到了万亿元规模的市场,而这也正是“美菜”模式得以突破生鲜电商发展瓶颈的核心所在。”刘传军说。
系统高效降低损耗——将更多利润让给供需两端
刘传军对农业的热情,始于早年对父辈种田生活的观察。地头农产品价格低廉、销售多层传递、损耗巨大……种种难题,是刘传军一直思考要解决的。
“打通田间地头与百姓餐桌的供应链条,实现高效运输,将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到最低,不仅是对餐桌安全的负责,更是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刘传军说。生鲜农产品巨大的收菜和配送任务如何在“美菜”一个销售环节内得以高效完成?大数据的力量开始显现。
在美菜网总部,一套运转严密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数百名系统研发人员成为控制着整个美菜网供应链条的核心。每天11点前,数万个中小餐厅五花八门的食材需求被汇集到系统内,基地采摘、仓库调配、路线调试,一切都在大数据的计算下得到最精简高效的规划,每天早晨7点左右,所有的蔬菜都将被配送完毕。
“美菜”拥有多达5000辆配送车,但几乎全部采用社会资源,众包物流。蔬菜会以需求为集聚点,以路途最近的方式集聚在“美菜”自建的城市仓储中。而在蔬菜配送端,每一台配送车在它的运输线路上,至少可以满足15家餐厅的配送需求,这就意味着交通网中多了一辆“美菜”配送车的同时,可以减少15辆蔬菜采购车的奔波。对司机的任务派送和绩效管理,全部源于大数据的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实现了高效率也降低了成本。菜品损耗和运输成本的下降,都使得“美菜”可以将更多的利润让给供需两端的菜农和餐厅,进而使这个连接起田间地头和数以万计餐桌的市场愈发紧密和扩大。
是中间商更是服务者——让生产端和消费端分享共赢
眼下,大棚里的叶菜越来越受到欢迎。10月26日一大早,四川双流众邦富民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汪孝云按照手机订单信息,把大棚里的生菜去根,分成两种级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美菜”专用的蔬菜筐里,送到美菜网的收购站点,十几个小时后,美菜网强大的蔬菜配送系统将会准确地将这些新鲜蔬菜配送到各个餐厅。
自从2014年成为“美菜”的蔬菜直供基地后,老汪就“一天到晚不得闲”了。他已经习惯了每天一早就从手机上接收到美菜网的订购信息,按照信息来采摘当天的蔬菜。“蔬菜还长在地里的时候,就清清楚楚地知道要被送到哪里,需要怎样的品级。”老汪体会到了“精准卖菜”的好处。对于老汪一家人来说,一个像“美菜”这样稳定的蔬菜销售渠道,带给他的不仅仅是3年来蔬菜种植面积从5亩到120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种菜习惯的改变。老汪准备再带动周边的一些菜农入社,让更多人体会到明明白白种菜的好处。
不但如此,美菜网系统内越来越多的数据沉淀将农民的需求指向了更深的方向。“农民更需要的,是服务。包括科学的病虫害服务,科学的市场预警服务,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刘传军说。在获得了两年多的数据积累后,美菜网准备将对农民痛点的解决延伸到更远的方向。不仅帮助农民卖菜,还要帮助他们扩大规模,进行更加有保障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大数据保障的基础上,为农民背书,联结保险服务和金融贷款服务,将是“美菜”下一步要发展的方向。
从“替餐馆买菜”到“服务农民生产”,“美菜”模式为解决大宗农产品如何触网,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让生产端和消费端分享共赢提供了有益探索。
下一篇:信息进村入户助力三农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