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农业电商就是其中一个让人充满想象的舞台。农业电商正为我们承载更多,未来电商对农业发展对我们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正向影响力,可能是我们今天所想象不到的。
一年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一个月前,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10天前,8月22日出版的第900期《三联生活周刊》则关注了美股上市公司第二季度财报,包括京东在内的几支中国概念股的靓丽财报提示投资界:“互联网+”仍站在风口上。文中介绍,京东实现毛利率连续6个季度增长,这一财季更是达到了约15%,正式进入盈利期。认为在电商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情况下,京东却实现了健康的现金流,这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到农业正在发生的悄然变化,再加上电商企业的不俗表现,让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审视和思考,农业电商对于农业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农业电商正为我们承载更多。
近百年来,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美国在1930/40年代、欧盟和日本在1950/60年代、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1980年代,这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现代化演进的关键时期,都不同程度遭遇过农产品市场波动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进而迫使他们在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构建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我国要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要由“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儿,而且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
从世界范围看。农产品流通大体上有三种模式:
一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
二是以法国、德国、荷兰等为代表的欧洲模式,批发市场流通比例较小,农产品直销比例不断上升,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建有完善的现代化公益性批发市场;
三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农产品直销体系发达,美国直销比例高达80%。
我们会走怎样的一条路呢?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不可能简单机械地模仿任何一种模式,一定是在创造中国式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这些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格局中,批发市场始终是“一股独大”,占到流通总量的近80%,集贸市场占到15%左右份额,而超市在5%左右。
但近几年,这一格局正因为“互联网+”、因为电子商务这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而发生着前景可期的变化。
前几年频繁出现的鲜活农产品滞销难卖现象逐渐减少,这其中就有农业电商的贡献。电商成为继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之外的第4条农产品流通快车道,农业电子商务会成长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格局创新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中国元素。
甚至,它有可能成为经济学意义上鲶鱼效应中的鲶鱼,因为有电商的搅动和加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将加快创新的进程,而且和国际比较,它更具创新性动因。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标准、信用及物流等制约农业电商发展的诸多问题正依靠市场的力量逐步得到破解,包括今年5月30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的实施,农业电商的营商环境也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我国推进四化同步的进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重要任务。
这些年,国家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如何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并不断提高便利化程度;如何为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找到买家,仍然是一个没有根本破解的难题。市民买农产品和农民卖农产品相互之间的寻找成本、时间成本、空间成本往往让人如噎在喉。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农业电商应运而生,在虚拟世界实现了对分散农产品供给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的归集、组织和衔接,而这些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就产生了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帕累托改进”,会让农民和市民从两头受益,无人受损。
我们很重视“互联网+”,很强调分享经济;很重视如何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不可以对互联网在虚拟世界配置现实资源的作用进行一些研究,我看这也是“互联网+”不可忽视的一大功能,因为网络能够打破时空的阻隔,通过一种非常独特而创新的配置资源方式,连接了城乡,连接了市民和农民,连接了生产和需求,并且在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城乡的连接方式,改变着市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我国12万公里的铁路网,有2万公里是高铁了,但仍难以深入到大江南北的每一片土地。我还没有发现有什么其他的载体能够像电子商务一样,让城市和农村不分你我,让农民和市民轻松萍水相逢。
以往我多次强调,农产品价格水平一头连着农民的利益,一头连着市民的利益,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农民和市民利益的一个载体;现在看来,农业电子商务则是在物质层面衔接城乡、连接农民和市民的一条新纽带新桥梁,它所承载的不只是农民持续增收和市民放心消费的承诺,也在向城市传递着山水印记与乡愁,向农村传播着先进的理念与文明。
我们有句老话说,庄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所有的供给侧改革都应该是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商把农产品直接摆到了消费者面前、摆到了市场面前,接受市场的评价。
我们的农产品到底受不受消费者欢迎,看看购买数据就知道了;消费者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包装、他们关心食用农产品的哪些吃法哪些营养,看看网上的议论就知道了。
而这些,实际上是通过电商领域的大数据挖掘,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对于农产品细分市场的打造和开拓,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我请我的同事们对我们的网站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数据挖掘发现,美国最关心我们网上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法国关注我们的农业政策;国内北上广的网民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而山东、江苏的网民则更加关注规模化种养信息……
我们正根据这些分析来提升我们的网站设计。就农业全局来说也一样,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侧就会变成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我以为,现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布局搞清楚,这包括空间布局、时间(季节性)布局、结构布局以及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可以肯定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生产上在供给侧下了很大的功夫,从面向主产区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到面向西部的特色农产品布局规划的实施,再到都市现代农业的推进,我们对于生产的布局供给的能力心里是有底的,是清楚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特别有把握地说,已经对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布局研究清楚了,因为这仅仅依靠传统的统计数据是难以做到的。
现在“互联网+”来了,农业电商来了,这些真实的在线消费数据的作用,绝不应只是服务于电商主体,也一定能够也应该服务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譬如,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与挖掘,我们如果能够绘制出一份全国的农产品流通布局路线图,那一定是有战略意义和历史贡献的。
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电商企业应该在提升用户体验上下些真功夫
截止今年6月30日,移动用户每个消费者在网购上的花费是每年140元人民币,而一年前是76元,增长是强劲的,显然这是一片价值可期的蓝海。
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8月18日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平台共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5年上半年增长4.16%。“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在农业电商领域也是存在的,因为需求增长太快,基地、物流、标准等问题一下子难以适应,但又舍不得市场。
上一篇:解密丽水农村电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