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陈恒
道路越来越难走,景色却越来越美。在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它们却因为“养在深闺”得以保持原有的面貌。日前,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胡林村、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六街村等159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保护传统村落面临哪些主要挑战?保护传统村落过程中,如何满足村民改善生活的需求?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三大问题
目前,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经公布四批,总数量达到4153个。在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看来,这应该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说起传统村落,它是与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包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中国传统村落是指那些在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说,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这是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之后一项新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内容,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就算我们选出五千个,也才不到总数量的千分之二。”方明表示,只有具有一定的数量,才能惠及更多地区、更多社会领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实际上,很多传统村落已经遭到彻底且不可逆转的毁坏。
“传统村落保护做得好的不太多,问题也很突出。”赵晖说,主要的问题有三个:自然衰败和损毁现象严重,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贫困仍然是主要问题。
他表示,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启动濒危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行动,实行挂牌保护;其次要加强管理和指导,减少建设性破坏,将传统村落保护的责任义务纳入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再者要促进村落经济发展,提高收入,稳定生活,制定综合性支持政策。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基因库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村落,究竟要保护什么,这是在探索怎么保护之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日前,在“第三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田园建筑研讨会”上,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名单,共有46项乡村建筑入选。赵晖表示,这些优秀实例将在建筑艺术创作性、宜居性、创新性、乡土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公益效益等方面形成良好示范作用。
方明认为,就风貌特征而言,传统村落最为原真、完整,最能集中反映我国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从全世界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村落的内涵和种类最为丰富多彩;从全国角度来看,相比数量有限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是规模最大且属于活态传承着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方明说,正确认知传统村落价值,在目前的形势下尤为重要。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农耕文明,而真正承载、体现和反映中华农耕文明精髓和内涵的,就是现在还依然幸存的那些传统村落。未来中华文明及建筑文化的复兴应该去传统村落里取经,因为那里有中华文明及文化的基因。
不可否认,当前很多乡村出现了萎缩、凋敝的情况。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看来,乡村不会因为快速城镇化而消亡,随着中国进入城镇化高级阶段,大家对空间的需求、文化的追求更加多元,乡村的价值比以往更加重要。
村民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权利应该尊重
是保留乡村的古朴还是要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便利,对于居住在古村落的村民来说,似乎是一对不可调解的矛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穆钧专注于保护和完善传统生土建筑多年,但在他手中“复活”的这些颇具中国传统韵味的生土建筑,在当地村民那里却时常遭遇尴尬。“当地村民经常会问,这房子弄得真不错,啥时候贴瓷砖啊?”穆钧认为,这令人哭笑不得的一问,其实凸显着保护传统与当地村民需求之间的鸿沟。
矛盾可解吗?赵晖说,相对来讲,传统村落在贫困地区分布多一些,特别是在云贵的地方比较突出,它们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这些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迅速致富不太现实,如果方法不对,可能还会引起破坏。
他认为,核心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政府必须加大支持。既然传统村落是国家的财富,政府就应该拿出资金,而且要拿出较大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给予支持;二是要积极引导它们利用已有资源,不搞大规模建设,而是搞类似日本“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不是靠大规模的导入性产业,而是挖掘本地的优势。当然,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各部门的产业支持政策也要结合到传统村落保护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跟直面城镇化浪潮一样,接受现代化洗礼是谁都无法逃避的,生活在传统村落中的村民当然拥有享受现代化成果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的确应该得到尊重。”方明说。(本报记者 邱玥 陈恒)
下一篇:中央储备粮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