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月8日电 题:安徽山村脱贫记:漫山荒草变身“绿色银行”
中新社记者 吴兰
中新社记者近日在安徽采访发现,乡村能人已成为助力安徽山村脱贫一股新兴力量。
在被称为安徽西南门户的宿松县,寒冬腊月,田间的谷物已经颗粒归仓,地头的蔬菜却透着一股绿油油的生机与活力。
据宿松县委书记王华介绍,宿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口86.33万,目前17362户45202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7%。
宿松县北浴乡迎宾村,位于该县西北角,是与湖北省蕲春县毗邻的山村,全村2554人。2014年,在册贫困户741人,贫困发生率28.9%。
迎宾村山前屋后,漫山遍野都是低效林。尽管守着大片山林,却不见效益。“靠山却无法吃山”,迎宾村书记胡向明站在山腰处的一处贫困户光伏发电集中安装点前介绍说。
胡向明说,整合山中资源、做足产业脱贫文章是迎宾村脱贫的主要方法。
在农林专家指导下,迎宾村通过山地流转,把山“连”起来,发展油茶等经济作物,让山先“绿”后“富”,昔日的漫山荒草,变成如今的“绿色银行”。
截至目前,该村剩余的31人尚未脱贫,主要是大病致贫。
据北浴乡党委书记、乡长李方中介绍,让“能人”带头回乡、回村盘活乡村资源,发展当地产业,让“输血”变“造血”,通过榜样的作用,助力当地脱贫致富。
邱山村是一个平均海拔约600米的村庄,距县城宿松约35公里,因山路难行,开车也需要一个半小时。
邱山村书记吴为民曾是一名老师,“脑子好”“能干事”是村民对他的评价。吴为民说,村民曾依靠山中毛竹求生存,特产高品质茶叶也仅自给自足。为加快穷乡亲们的脱贫步伐,村里大力推进茶叶基地建设,扩大茶叶生产规模,并成立合作社、注册茶叶品牌,提高茶叶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十大行动’,确保2016年2.2万左右的人口脱贫。”宿松县长王赵春介绍说,2017年,宿松县计划脱贫2.51万人;2018年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安徽将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继续发力,做到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