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离得开、进得来、过得好”
来源: | 作者:admin

  时入寒冬,郝宝秋的心里却热乎乎的。这位鲁西北德州市武城县鲁权屯镇邢庄村45岁的农民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拿着身份证和一家三口刚刚迁移到县城的户口本,顺顺利利办完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证》(以下简称《备案证》),“拿着这个红本本,全家都变成城里人了,城里有的俺都有,村里有的全留,没了后顾之忧,做买卖劲头更足了。”

  郝宝秋只是在武城县城镇化进程中众多受益农民中的一员。今年8月,武城县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县,武城县县长张磊告诉记者:“我们推进试点工作,主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以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为抓手,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以加快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为核心,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步提高、户籍人口和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的有效路径,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真正让农民‘离得开、进得来、过得好’。”

  离得开:“三权”可继承,离村仍受益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如何使中央政策落地,如何消除农民进城顾虑?武城县政策制定者们走村入户,倾听民意,问计于民。今年6月,县里制定《武城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城落户转移备案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对于在县域内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保留其在原行政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由县农经局为其发放《备案证》,《备案证》持有人拥有原有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及这“三权”的合法继承权。

  武城县农经局局长王洪胜说:“这份备案证书打消了进城农民一直担心的宅基地、农村耕地被收回的顾虑,而且明确了‘三权’的合法继承问题,激发了农民积极进城落户的热情。”

  农民带着“三权”进了城后,为盘活土地资源,鼓励流转土地经营权,武城县规定,农民将户口由农村迁入县城驻地后,凡取得《备案证》的,在10年的管理期内,由县财政每年每亩在流转合同外再补贴10元。

  为了使农村宅基地成为活资产,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该县建立了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有偿退出机制。在宅基地闲置面积较大的村庄,集中连片面积30亩以上且与农田相连的居民点进行腾退复垦,对农户在一定期限内拆除房屋按评估价格给予补偿,对于不再申请宅基地的给予1万元的“房票”奖励。武城县国土局局长曲哲说:“农户在县城城区、镇驻地、农村新型社区购买住房时,‘房票’等值使用,还可以在进城购房落户农户之间流转。”

  进得来:买房有补贴,“来去”皆自由

  农民如何才能真正进得去城?武城县积极畅通农业转移人口“来去自由”的户籍转移通道,采取放开城镇落户条件、放宽家庭户、拓宽集体户、落实居住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为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买房,武城县出台了房屋补贴政策。按照规定,郝宝秋一家三口落户,城里房子是前几年买的,每平方米补20元。新买住房的,如果进城落户三口及以上,补贴力度更大,每平方米最高补贴100元。

  同时,武城县为农民进城落户开辟“绿色通道”。武城县公安局户籍科负责人李娟介绍,为了方便农民落户,公安部门专门简化进城农民的落户程序,只要带上户口簿、房产证明等,基本上5分钟就可以办好。

  “进得来”,同时也能“回得去”。武城县规定,在城镇持《备案证》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凭《备案证》,申请将户口落回农村。

  对于那些无合法固定住所的务工人员、租赁房屋的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无房也可落户”的便利。对在城镇购房的“人户分离”人员,按经常居住地“以房管人”的原则,由镇街负责,县级财政按已购房屋每平方米补贴20元的标准,鼓励引导这部分人员到城镇落户。

  过得好:社保更均等,服务更智慧

  武城县改革办主任陈义太介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武城县推进产城融合、“两区同建”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借助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和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武城县梳理出结构性新材料(玻璃钢)、新能源中央空调等八大产业,规划建设16个商贸流通、工业、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四类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引导创业农民集中经营、聚集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进城落户后,原来农村签约门诊的变更衔接问题是进城农民一直关心的重点。“户口迁移后,进城农民拿着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可以在县城自由选择签约门诊;对于那些转为职工的农民,可以享受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服务。”武城县卫计局局长张宝璞说。

  同时,进城农民享有双向保留的城乡优惠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凭《备案证》,继续享受“两癌”筛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原农村人口相关政策。

  能到县城的好学校读书是很多农村父母想方设法去做的一件事。对此,武城县教育局局长容占岭说:“县里将加大城区教育资源建设,2016年-2018年将新建小学8所,初中4所,不仅解决‘大班额’问题,还会再增加9000个学位,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孩子有学上。”武城县教育部门与城建等部门联合出台措施,规定新建3000至5000人以上规模小区必须同步规划建设符合省定标准的幼儿园,解决适龄幼儿的入园问题。

  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健康开展,武城县提出“四个决不允许”的工作要求:决不允许违反法律法规、决不允许强迫命令、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决不允许弄虚造假。为了防止单纯追求数量、数字造假,该县把考核标准由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改为政策知晓率、政策落实投诉率、基层工作典型率。

  工作过程中,武城县始终坚持上接天线研究政策,下接地气细化落实,既“听说读写”政策,又“做”政策,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能结果。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称道此举,认为武城县“把国家政策、文件证件化、流程化、具体化、可操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武城县委副书记赵华告诉记者,开展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不仅稳步提升了武城县城镇化的质量,同时促进了武城县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今年1-10月,武城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王涛 王玉磊 申相磊 本报记者杨志华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