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机收再生稻测产情景。
本报记者何红卫刘振远文/图
10月22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中雨。
一行人手打雨伞,脚踏泥泞,冒雨穿行于金黄的稻田。这群人里,竟然有7位来自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邓秀新、傅廷栋、张启发、陈温福、罗锡文、朱有勇、张洪程。是什么吸引了7位院士同时来到这个鄂东农业县?
原来,他们在考察“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水稻颗粒饱满,长势很好,目测每亩至少能打350公斤。”中国科协副主席、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田里的稻穗。
“再生稻平均单产402.1公斤/亩!”测产专家组组长、农业部水稻专家组成员、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在随后召开的讨论会上宣布了21日开展机械收割、实打实收的测产结果。
结果一出,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就竖起了大拇指:“这个结果令人振奋,再生稻符合我国转方式、调结构和高效栽培的发展方向,机收再生稻项目在突破双季稻技术瓶颈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进展。”随即“点赞”的还有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这一研究结果,是对再生稻传统种植方式的一次全方位技术攻关,从产业上游至下游,都将推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和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3位院士表示愿意在机收再生稻搭配油菜绿肥、病虫害防控、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上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该技术模式进一步完善。
项目负责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华中农大彭少兵教授介绍,2015年湖北省机收再生稻推广面积达140万亩,今年预计可达220万亩。
农业部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程式华研究员认为,单季稻改双季稻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再生稻的优势在于减少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投入,华中农大的项目研究基本解决了再生稻机收的问题。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表示,发展再生稻是湖北省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多方合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