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贫困户多元增收的“引擎”
——甘肃实施产业扶贫掠影
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
“我们大山里的农民,有了合适的产业,致富才有希望。”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阿坞乡各竜村村民李翠芳的眼里,村里自从开始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大家伙儿的日子全然是“两重天”:以前家家户户种小麦,勉强温饱;近些年,县上鼓励引导大家种植中药材,村民们纷纷盖起了新房,不少人还买了私家车。
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美誉的宕昌县是我国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也是甘肃典型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宕昌县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做文章,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的主导产业,不断提升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目前,宕昌县已基本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村的全覆盖。
脱贫攻坚,产业是“引擎”。宕昌县的实践,仅是甘肃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剪影。近年来,甘肃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积极探索实践,出台实施了《甘肃省多部门关于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等多元富民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
“以前,祖辈在这黄土地上劳作,没想到今天能从这土坷垃里挣‘大钱’,过上好日子。”在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南沟村,昔日的贫困户王永寿感慨地说,近年来,渭源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他也跟着“沾了马铃薯产业的光”,他和妻子在附近一家马铃薯生产企业务工年收入七八万元。另外,自己家里也种着10亩马铃薯种薯,一年能收入4万元,一家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渭源县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是天然的“马铃薯良种之乡”。近年来,渭源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渭源县委副书记张振亚说,渭源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为目标,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年产脱毒瓶苗2亿株、原原种3亿粒、良种80万吨,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产一特。”多年来,在甘肃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每个县区都迈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扶贫步伐。记者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甘肃的特色产业发展强劲,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占到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0.1%,较“十一五”末增加了10.4%。目前,全省玉米制种、中药材栽培面积和产量、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甘肃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促进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甘肃按照贫困地区有特色支柱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门路、贫困人口有增收技能的思路,加快了“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全省今年力争新增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150万亩。
融合推进多元富民产业
“甘肃将积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夯实多元富民产业基础,打造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引擎’。”甘肃省农牧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助力脱贫攻坚,今年,全省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水果种植结构,做大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做强做优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
秦安县是甘肃果品大县,“秦安苹果”“秦安蜜桃”远近闻名。去年以来,秦安以打造全国果品产业重点县为目标,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强化服务、突出特色,不断做强做大果品产业。秦安县安伏镇近年来把规模建园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使得果品产业成了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安伏镇安伏村村民程保林告诉记者,在县、镇两级的引导和鼓励下,他开始发展油桃种植,去年3个油桃棚就收入6万元,全年的果品收入达17万元。
甘肃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与产业扶贫实践融合推进,打造多元富民产业,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甘肃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持续推动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今年,甘肃在陇南市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在全省100个村启动了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同时,甘肃在48个县、234个乡镇、1641个村开展了电商扶贫,已有景泰等20个县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在因地制宜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同时,甘肃还积极探索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主动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尽最大努力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取得了显著效果。
革命老区庆阳市宁县焦村镇吝店村的村民过去一直靠着种粮为生,收入较低。为了帮贫困群众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当地政府深入研判,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思路,并多方争取联系了一位港商投资,在村上流转了1700余亩土地,规划建设集黑枸杞种植、骑士乐园、农耕文化展示、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吝店农业生态观光园,鼓励贫困农户通过土地入社的方式进行投资、分红。
“以前城里人大都是花钱跑到外地去休闲旅游,现在这个观光园建成后,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方便城里人前来观赏。”吝店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富昌告诉记者,观光园建成后可吸纳周围500多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多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将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宁县优先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成了新雨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和宁江人家等农家乐,让传统农业焕发生机。2015年宁县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8亿元。
上一篇:用晋商精神发育农企集群
下一篇:“农民工拿到工钱时最开心”